上海申安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效果分析及对策
重视消毒灭菌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强化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保证灭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 100%[1],是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压力蒸汽灭菌器可靠的监测方法为微生物学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现将我院2007—2010 年第 2 季度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 年—2010 年上半年我院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锅次与合格率。2007 年 1 月—2009 年 11 月生物监测每月 1 次,2009 年 12 月至今改为每周 1 次。
1.2 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采用北京四环牌 ME-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 1 支放在标准包内灭菌,灭菌结束后取出指示卡,放入 56 ℃培养箱中培养 48 h 后观察结果[3],紫色为合格,黄色为不合格。
共监测 616 次,合格 609 次,失败 7 次,失败率 1.14%. 7 次失败中其中 2 批次为灭菌器冷凝器出现故障,干燥效果差,出现了湿包造成失败。2 批次问题出现灭菌器的疏水阀上,因为疏水阀疏水不畅造成灭菌器内的气体排出困难,造成失败。2 批次问题出现在灭菌器密封圈上,可能是密封圈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下,密封圈老化或压缩空气管道中有微小粒子,而使密封圈微量漏气,造成失败。1 批次因管道连接处不严,致漏气使灭菌器内温度降低,造成灭菌失败。
3 对策
为保证压力蒸汽灭菌器高效、安全运行,提高生物监测合格率,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控制。
3.1 对压力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有效保养 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递质是饱和蒸汽,是自来水经锅炉加热转化形成,通过管道输送至灭菌炉内。由于水质不良易导致少量的钙、镁等金属离子随着饱和蒸汽进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并沉积于其内壁,内壁上的水垢增加了蒸汽传导阻力,阻碍正常热能的释放,同时破坏金属的表面,形成锈蚀,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影响蒸汽对灭菌物品的穿透,导致灭菌失败。所以必须寻找种能够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内壁进行有效清洗保养的方法。
3.2 消毒员管理与制度制定。
3.2.1 消毒员的选择 应选择素质好、敬业爱岗的人员作为消毒员,且必须取得上岗证。
3.2.2 制定器械维修、检修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维修包括使用科室日常检查维护,器械管理科室定期维护和供应商定期维护,根据器械使用说明书明确维护内容、方法和责任人,做好维护记录。
3.2.3 制定操作规程 严格按各类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高压蒸汽灭菌有严格的操作程序,操作不当将会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和器械损坏,甚至导致烧伤、爆炸等严重后果。因此,管理者应制定灭菌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以便消毒人员照章执行。
3.3 灭菌器使用过程的管理
3.3.1 使用前 ①检查蒸汽压力表及水压表的压力是否符合要求。②从柜室排气口加入 500 mL 水,检查有无堵塞。③检查柜门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门的锁扣是否灵活,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
3.3.2 使用时 ①做好物品的装载。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 90%,否则会影响灭菌效果;尽量将同类物品同时灭菌,若必须将不同类物品同时进行灭菌,则以难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物品装放时,物品与物品之间应有定间隙,以利蒸汽透入;难于灭菌的大包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装、金属物品放在下层。②灭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各项参数变化,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态是否吻合,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3 使用后 灭菌后的物品尽量在锅内保留 10 min~20 min,以利物品充分干燥;出锅时应洗净双手,戴好口罩、帽子。
3.4 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引起重视 灭菌效果监
测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和灭菌成本核算,既要保证监测成功率又要控制监测成本。医院只重视经济效益,认为监测“只花钱,不挣钱”的观念,是造成对监测重视不够的主要根源,只有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意识,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保障消毒灭菌物品的终末质量,杜绝因消毒灭菌质量不过关而造成的医院感染隐患。